前些天我写过一篇文章,论证关于外蒙古的丢失,我说老蒋面对日本压力,尚且不断退让,让日本人几乎0成本就霸占东北蚕食华北配资实盘排名一览表,指望老蒋和苏联为了外蒙古对峙,只怕是万万不能。不过,很快有读者留言表示:东北的丢失,是张学良的责任,不能怪老蒋。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好的,今天我就来说说我的看法:东北丢失,到底怪谁。
1、为啥要东北易帜现在中学历史教科书提到张学良的功绩,主要两条:第一是东北易帜,第二就是西安事变。关于九一八,我觉得得先从东北易帜说起。
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。民国成立以后,民国的统治权掌握在北洋军阀集团手里,国民党并没能掌握政权。而随着第一次国共合作,国共两党在广东成立广东国民政府,这个政府有一定的两党联合执政的属性。之后广东国民政府开始发起北伐战争:北伐战争的目的就是推翻北洋军阀集团的统治,打倒列强。但是,在北伐一半的时候,老蒋和汪精卫先后和我党反目。同时,国民党也成立南京国民政府,和当时北京张作霖的北洋奉系中央形成南北对峙的局面——两者都宣称自己是中华民国的中央政府。
一些地方军阀也意识到北洋军阀集团没有翻盘的可能。于是纷纷宣布服从南京中央号令。张作霖也在1928年六月,准备返回东北的途中,在沈阳皇姑屯遇刺身亡。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之后张学良接替张作霖,当时东北,依旧是北洋军阀集团的地盘,并且保留北洋中央的名义。
不过,张学良毕竟不是张作霖,对于当时东北的局势,张学良无力驾驭——其实原本皖系军阀大佬段祺瑞也暗地里联系张学良,希望张学良保留北洋中央的地位,长期和国民党周旋,寻求翻盘机会。但是张学良忌惮日本、苏联的虎视眈眈,以及东北军一些元老的不配合,所以才选择东北易帜——奉系军阀放弃北洋中央的地位,服从南京国民政府号令。
其实不论是北洋军阀还是国民党,都属于我党观念里应该被打倒的对象。但是为什么,中学历史教科书肯定了张学良的行为?因为张学良如果不宣布东北易帜,可能东北会更早被日本、苏联蚕食。
换句话说,张学良也是因为无力解决周边局势,才选择东北易帜。
2、中东路事件当时东北北部的一段铁路,管理权在苏联手里。张学良在东北易帜以后,和苏联人的冲突也加深。所以张学良以收回中东路的名义和苏联开打,这就是历史上的中东路事件——当然这个事儿比较尴尬,所以中学历史教科书没提。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中东路事件是南京中央授意之下,张学良执行的。但是,当苏联军队和张学良的军队交战的时候,南京方面没有派遣任何援兵:几乎是张学良的东北军单挑苏联军队。并且,苏联军队的战斗力强于张学良的军队,所以张学良很快溃败。最终还是南京国民政府和苏联进行谈判,算是结束了这场军事冲突。
这一冲突让日本人弄清楚了很多东西:
第一,是东北军的战斗力情况;
第二,如果日本人对东北军发难,可能南京国民政府也不会出兵增援。
3、结局1931年9月,九一八事变爆发。事态的发展和日本人预判的大差不差。
当然差距也有。
比如日本人也担心东北军会不会还击。但是,国民党高层指令张学良不要抵抗(这一点,宝岛官方公布过这些档案)。同时,中东路事件也让张学良知道,既然南京中央不许可自己抵抗,如果自己抵抗,非但无罪,反倒有功。而且,自己的军队如果折损没了,老蒋也未必会同情。
所以基于这些,张学良才撤兵到关内陆区。
所以综合这些,我们不难看出配资实盘排名一览表,九一八事变,到底谁才是最大的责任人——张学良选择服从南京,是打算借助南京的力量保住东北。但是历史很清楚:南京并没有履行协议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